专题专栏

益阳籍院士专栏第七期 夏家辉:中国医学遗传奠基者

2023.03.24来源:益阳市科学技术馆浏览:1221次

前言:

自古以来益阳就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好地方,历数名仕大家成长于益阳这块沃土,他们秉承益阳人民“崇文尚义、通达超越”的血脉灵魂,勤勉治学、刻苦攻关,在国内外相关科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益阳市科技馆特开设院士专栏,通过撷取益阳籍院士群体的科技成绩、生平事迹、箴言语录等相关内容,旨在展现其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精彩人生,让大众了解院士们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

 

人物简介

 

1937年出生,桃江县人。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中国现代人类与医学遗传学的开拓者,临床遗传学奠基者,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

长期从事人类与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在世界上首创了75度人类G显带染色体技术,开设了我国首家遗传病门诊。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医学遗传学讲座》教材,率先在医学院校开出了医学遗传学讲座课程。在世界上报导了一条鼻咽癌标记染色体t(1;3)(q44;p11)。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睾丸决定基因(TDF )定位于Yp11.32带。克隆了神经性高频听力下降耳聋疾病基因(GJB3),实现了我国本土克隆遗传疾病基因零的突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甲等奖4项、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首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人物生平

 

1937.2.6

夏家辉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1984

受卫生部委托,牵头筹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1.1——2005.1

担任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1999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1——2006.1

担任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12

创建湖南家辉遗传专科医院。

 

荣誉表彰

学术成就

夏家辉于1973年在中国开设首家遗传咨询门诊;1973年在世界上首创了75℃染色体显带技术烤片法;1975年发现了一条鼻咽癌标记染色体;1981年将人类睾丸决定基因定位于Yp11.32带;1985年率先开展了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与利用;1989年首创了显微切割、PCR基因定位克隆技术;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耳聋疾病基因,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实现了中国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在1998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首次评选中排名第一,1999年科技部将其列为中国基础研究50年“理论建树的25项成果之一”。

截至2014年6月,夏家辉先后出版论文480余篇、著作19部。

荣誉奖项

截至2014年6月,夏家辉先后获得奖励22次,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78年),卫生部甲等奖4项(1981年、1986年、1991年、199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1985年、1987年、1995年、1999年、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1年)。

 

 

人物事迹

 

院士夏家辉——我们是代表中国的

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遗传学的研究,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1984年,当接到卫生部让他牵头筹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时,我们在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与国外至少相差十年,身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夏家辉认识到,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如果我们沿用外国人现有的研究方法,是赶不上的;要赶,首先必须在方法学上有创新;同时,实验室要在本学科代表国家在国际讲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国际前沿最活跃的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文意。

为此,夏家辉一方面为筹建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往返奔波于国内外各有关单位和实验室,另一方面带领实验室骨干为在实验室内建立成套的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为了在中国本土上克隆遗传病的疾病基因夜以继日地苦干着。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都是艰难曲折的,其间的困难与失败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或许可以忽略描述过程,却不可以抹去这内里贯穿的志气和硬骨。这就是夏家辉跟同事们号召的:我们不争当头,必争第一,因为我们是代表中国的。

 

 

支书夏家辉——党员的责任

身为学科带头人的夏院士一手筹建了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却在很多年前就辞去了实验室主任的职务,虚位让贤,一心想培养或者引进一个可以承担此重任的接班人。他把名利看得很淡。但是,不愿“当头”的夏家辉却一直担任着医学院直属党支部——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支书的职务,夏家辉是很珍视自己的党员身份的。支书,对他来说,既是一份信任,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党员,应该起些示范作用,更应该自觉为党的事业和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7月11日,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这时,夏家辉因病住进了医院。但他身在医院,心里却放不下日夜工作的实验室,放不下每个党员都应该参加的教育活动,放不下那份责任——身为支部书记,就是这个群体的领头羊,要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把这次学习活动搞好。于是,就在那间小小的病室里,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夏家辉详细制订了实验室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计划,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支部委员;在病房召开实验室主任会议和支部委员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及时了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提出意见,并要求支部委员带头参加学习,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带头讲党课、作辅导……在手术的第二天,麻醉刚醒,不能说话不能抬头,闲不住的夏家辉就艰难地打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仔细阅读,前来探望的同事们无不深深触动。

 

党员夏家辉——没有动摇过的信念

夏家辉说,我于一九五九年六月五日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我是在入党前就已经看得很清楚的。我认真地研读了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深深地折服于他们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精辟解析,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有力阐释,我相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入共产主义。从入党的那一天起,我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的确,此后的几十年,夏家辉始终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放在立身行事的第一位。他认为,作为共产党员,就应该为迈向共产主义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这绝不应该是喊口号,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扎扎实实为社会的发展做些实事。自己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就应该在认识世界,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研究中作出些贡献。

 

箴言语录

 

他人评价

 

执着、睿智、自信、率真,这就是夏家辉作为一个学者的儒雅风度。

——《潇湘晨报》

夏家辉是一位写了28年申请书才终遂心愿的老党员,经历26年不懈钻研在国内克隆出第一个人类遗传性疾病基因的老科学家。他的忠诚、理想和信念依旧,而他的事业——用医学遗传学探索生命的秘密,却在不断创新中延伸,锲而不舍探索生命秘密。

——《工人日报》

夏家辉将信念融入了工作中,精炼成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责任、正直、良心。他想以一种正直的品格,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实现良心的天平。

——《中南大学校报》

夏家辉是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还是国际上最早用显带技术研究肿瘤的学者之一。他是中国出生缺陷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和战略专家,在出生缺陷防控上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南大学

 

个人名言

 

“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学科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

——夏家辉

“唯有创新才有出路。”

——夏家辉